2)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平军_烽火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考如何提高武平军战力的问题,除了设立军器监研制新型军械装备外,更是在于兵种的合理分配。

  以眼下武平军六万兵马为例,其中便有三万原刘言所部的朗州兵,固然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但依照原先楚国的练军传统,几乎都是按照步兵的方式来训练,虽然这支精兵昔日在楚地叱吒一时,但却始终制约于楚国少马的天然弊病,虽然擅长攻坚守城,但一进入野战被十分容易被汹涌的骑兵冲阵击溃,完全不符合李源的构想。

  相反看南唐的禁军,先前西征时李源麾下的卫圣军左厢,约两万余兵马,骑兵便有五千,其余都是步兵,二者比例大致为四比一,这便要合理得多。但作为骑兵,最为重要的便是战马,虽然南唐的战马保有量算是十国中最为富裕的,但却脱离不了时代的限制,便是喜爱采用所谓的“高头大马”。

  自汉武帝驱逐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后,祁连山脉就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陇西战马个头高大,骨架浑实,有着极佳的耐力和负重能力,非常适合组建强有力的重骑。渐渐地,世人的习惯认知就是马的个子越大越好,以马的“高”与“大”来为战马定价,每长高一寸,价格竟能多出几千钱。

  因此陇西战马,以及后世马种更为高大的女真战马,价格往往极其昂贵。

  相比之下,个头矮小的契丹战马、高丽战马自然便不是各国首选,价格差了五倍有余,而南方自产的那些孱弱的川马、滇马,更是无人问津。

  番茄

  南唐虽然只有江淮之地,但好在商贸发达,自烈祖李昪一朝起,每年不惜花重金大肆采购陇西战马,以补充到禁军各军中,一匹陇西战马平均每日又要消耗二十五斤以上的精饲料,养马的开支也颇为惊人。

  故而李源当初在组建私军时,便已拿定了主意,采用契丹战马。

  契丹战马属于典型的草原马种,世人只看到了其个头不高,但却忽略了它绝佳的适应性,这种连草原那种恶劣环境都能适应的战马,骨架结实皮毛隔热,又能抵御严寒,重心低、耐力高且速度又快,还善于保存体力,非常适合长途奔袭。

  而契丹马,又是蒙古马的祖宗。

  在成吉思汗这个狠人还未出现的时代,李源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而且最关键的是,契丹战马便宜啊!不仅价格低廉,对饲料也不挑剔,十分好养。

  这些年来契丹商人不远万里乘船来江淮,几乎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李源自从请求岳父周宗代为大量采购之后,这些商人跟乐疯了似的,每回一出手便是几千匹,后来甚至主动要求压低价格,生怕失去了这么大一个顾客。

  而周宗却对自己女婿乐于采购这些矮小的战马,始终抱着质疑的态度,虽然嘴上不说,但毕竟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