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五章 盐井_烽火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从销量来说,淮盐还是占了八成,粤盐和川盐各占了一成左右。

  一句话,无淮盐,楚地难续,天下难续。

  说到盐价,今南唐正值保大年间,由于江南战乱少,人口富足,劳力较多,粮米价格算是低廉,但盐价却始终居高不下,哪怕自身产盐。

  以金陵为例,保大十年金陵粮价一石糙米只有二百文钱,一匹普通的布的价格也只有四百五十文,已算是便宜惠民了。这就是为何大多数南唐百姓,全家只要努努力,但凡每月只要有一两贯的进账,便能保证全家上下吃饱穿暖的原因。

  但还是在金陵,盐价每斗却已在三百文上下,也就是说,每石盐的价格在三贯左右。别小看这一石三贯的盐价,这年头可食用的东西不多,人只能在调味上动心思,口味往往较重,甭管南北都喜欢吃腌制的食物,这就导致了食盐消费量的庞大。

  单单国都江宁府金陵一地人口,不算权贵阶层,普通百姓一年便得消耗粗盐将近五十万石

  。也就是说,仅仅金陵一地,每年普通百姓消费食盐这一项便要花费一百五十万贯的收入。

  这还仅仅是金陵一地的普通百姓。自唐朝以来,军队里士兵供给的食盐标准比之普通百姓高出一倍,算上金陵的禁军以及附近拱卫国都的兵马十万上下,这些士兵每年消耗的食盐在五万石左右,这便是十五万贯钱的消耗。

  再有,若以为只是人吃盐,那就大错特错了。牲口吃盐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特别是军中的战马,马无盐奔行无力,和人一样,要想有气力,必须要吃盐。

  南唐延续唐律,从枢密院规定的马盐供给条例便可见一斑:「马盐,一马日支盐三合,一月九升,六个月五斗四升。一军马日支盐三十七石五斗,一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个月六千七百五十石。」

  (注: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所谓「一军马」数目相当于一万两千匹战马。南唐通过海上贸易,光是金陵一地所饲养马匹便超过五万匹,所以,仅仅是军马食盐这一项,金陵一地又需要两万余石,那也是六万贯的巨款。至于百姓养的猪羊牛马等牲口食盐便也不用去算了

  放眼天下,乱世当中诸国林立,光是南唐这个偏安江淮的小朝廷,百姓、军队、战马,每年消耗的食盐价值已是极为惊人。

  总而言之,盐,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当然这块蛋糕从律法上是属于朝廷的,朝廷才有资格获取这块巨大利益。当然,对于现在的李源而言,在如今外放镇守一方的时机下,已经不存在敢不敢触碰这块蛋糕的顾忌了。

  唯一的前提是,他这地方要有盐,还要有稳定的销售盐的渠道,若真有盐,除了满足自身地方所需,自然还要销往各地,为自己获得巨大的经济优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