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三章 商贾_烽火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抑商的政策,反而积极支持商业的发展。其中,商业发展最好的主要是南方割据政权。毕竟北方改朝换代太快了,战乱不断,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譬如马楚便曾颁下诏令,在汴、襄、荆等地开设“回图务”,比方便楚地开展商业活动。周太祖郭威也要求治下州县军镇等,不得阻滞来往的商贾。

  甚至有的国家还积极鼓励朝廷官员从商,例如吴越国就准许大臣在外经商,积攒财富,而南唐就更不用说了,李源的老岳父周宗,不仅掌握全国的盐铁大权,更是常年在外从事商业活动,获利颇丰,号称淮南首富。

  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早就放弃了唐朝时轻视商业、鄙夷商人的旧思想和观念,并亲身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毕竟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大多出自底层,他们没有被传统的儒家思想束缚,也不像盛唐时期的贵族那样矜持。

  其实说句最实际的话,从事商业,可以赚钱。谁不爱钱呢?有钱,有粮,就能有兵。

  而统治者们重视商业发展,这也给唐末没落的许多世家豪族指引了复兴的方向,就如这吴越国的苏州巨富顾氏,他们既已无力在这乱世中涉足政治,那么利用手头的财富,以钱生钱发展壮大,以后再看时机谋求更大所图,才是正解。

  何况顾氏所在的苏州府,可谓是经商的得天独厚之地,人口众多有十万余户,而太湖平原土地肥沃富庶,湖泊众多水网交织,水路四通八达,绵密畅通,往来交互毫无障碍,这是极大的便利。

  眼前的武进县,不过是运河沿岸的一处小小的县城而已,但从码头的规模和停泊的船只的密集程度来看,这里显然也是商业发展的受惠者之一。这座县城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恐怕都仰仗着这座码头和这条途径的运河。

  虽然眼前的景象让人振奋,但李源却也有着深深的担忧。要知道晋军的船队就在距此一百多里的运河河道上,正在快速地返航迫近这里,而这些杀红了眼的兵匪可是连自家的城池都能劫掠,如今顾氏在这节骨眼上前来为百姓放粮,不是正好撞在枪口上了么?好一块肥肉。

  李源无暇多想,策马冲下土坡直奔码头而去。抵达人群的外围时,胯下的神骏坐骑和马上人的英俊英武都引起了百姓们的注意。通体乌黑的骏马上坐着一名英俊不凡器宇轩昂的年轻人,这等人物在武进县城中还从未见过。

  “你是何人?不得骑马乱闯。”几名维持秩序的团练兵士身上穿着破旧的盔甲,见到马上骑士身上的也穿着盔甲,但显然比自己身上的好得多,顿时有些自惭形秽。这也引发了他们的嫉妒之心,明明李源的马儿还在外围逡巡,他们也跑过来呵斥了。

  “几位兄弟,敢问本县县令可在此处?”李源抱拳问道。

  “你是什么人?找我家纪县令作甚?他可没工夫见你。”一名团练道。

  另一名团练兵士上下打量着李源道:“你这身盔甲从哪得到的?还有这马儿是哪来的?瞧你这样子,盔甲和战马都是偷来的吧?还不从实招来。”

  “对,从实招来。你这盔甲样式和这匹战马我们武进县可没有?快说,从那里偷来的?”其余团练兵士一起喝问。

  李源笑道:“几位开什么玩笑,本人从北边常州来,有要事要见你们的县令,速速带我去见他。”

  “呸呸呸,谁跟你开玩笑?快滚下马来交代清楚。你有要事?我们也有要事,我们的要事便是搞清楚你这身行头从那里偷的。”一名团练兵士大声道。

  李源皱眉道:“休得无礼。耽误了要事,你们几个可要倒霉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