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0章 ,五天时间_1908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段时间也未必会得到承诺的“支持”,一切还要看进展是否顺利。他并不在乎这些,等到中*队收复*、外蒙,兵临南亚和沙俄边境时,差不多正是德军发动反击时,德国肯定想趁着一鼓作气彻底掌握战局,到时候中*队在后方的动作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谈不拢不要紧,等到关键时再谈情况自然就大有不同。

  更何况,在前期时他还要集中力量应付*人!

  正因为与德国公使的谈话并不能得偿所愿,所以吴绍霆又主动开始与美国公使赖因施接触。由于之间中国向美国订购了一大批军火订单,给赖因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即便中国目前身处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尴尬的境地,赖因施对华政策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对于美国而言,他们现在最大的商机不仅仅局限于军火贸易,更重要的是国际投机。欧洲大战的战火能促进美国多方面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借购买国家战争债券、投资战争必需品的企业来获得更长远的利益。美国对欧洲的态度同样可以运用在亚洲,之前青岛战争是一个转折点,让很多美国财阀看出亚洲潜在市场所在。

  假使亚洲爆发如同欧洲那般大规模的战争,那就能给美国带来双倍的收入。

  但是关于亚洲战争爆发的前提,那就是美国必须把资本运用在合适的对象身上,不至于投资失败。青岛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天时间,中*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斗力,全歼了第十八师团和*第二舰队,这早已成为震惊西方国家最大的话题,也让投机者认识到中国与*之间差距的缩减。

  吴绍霆一早就看穿美国政府的态度,于是在跟赖因施接触时,先由商品战斗机为切入点,随后很快转入到正题上。他将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困境分析了一遍,认为即便英法俄三国可以得过且过、认同中德盟约伪造之说,但是*绝不会善罢甘休,而碍于协约国之间的军事同盟协定,最终英法俄三国会站在*的立场,中日之间的一场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吴绍霆如此清晰并且直接的态度,赖因施反而有些错不及时,在他一贯的外交经历上,早就认为中国x政府是一个软弱怕事的政府,却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领袖竟有如此强硬的对外政策。而这立刻就引起他敏感的市场嗅觉,有战争就有发财的机会,而有吴绍霆执政中华民国,自然就有强硬的国际冲突。

  在第三次会面时,赖因施因为与公使馆的所有参赞进行会商,决定促使中国继续与协约国发生冲突,当然在这份冲突当中侧重点不是英法俄三国,仅仅是*一国而已。

  “对于英国公使毫无根据的指责,我表示遗憾,出于国际公义,我们美利坚应该表示对贵国政府的同情。如果吴阁下愿意,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