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五章 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适合在读完了俗字表之后,对文言文的入门使用。

  朱祁玉对这个《景泰文选》的排版和选取的古文,都是颇为满意的,但是在卷十二明文之中,丘濬选用了一篇《豫让论》。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真正的忠臣烈士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具有改治远见,敢于犯颜直谏,防患未然;

  而不应计较个人恩怨,或在祸患发生之后,凭血气之勇,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

  据实说理,剖析透彻,文章层层深入,逻辑极强,甚至符合大明当下公私分明的政治正确。

  唯一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孝孺。

  就是那个在文皇帝靖难入南京时候逃跑,又被文皇帝给抓到砍了全家的方孝孺。

  方孝孺的文章是没问题的,学问是极好的,但唯独是说到做不到,他在《豫让论》里怎么批判怀死名之义,以沽名钓誉,在建文四年,他就是怎么做的。

  朱祁玉最后还是划掉了方孝孺的这篇文章。

  大明的翰林海了去了,找一篇替代的雄文易如反掌,没必要在一锅好肉里面,掺杂这么一粒老鼠屎。

  在去掉《豫让论》后,景泰文选,就可以作为《俗字表》的进阶教材,进行大规模的印刷了。

  朱祁玉则是给景泰文选配图,一来,是表达皇帝对教育的重视。

  二来则是为了移风易俗,为了刨走进了死胡同的酸腐儒学的根儿。

  景泰文选,不仅仅收录了儒家经典,还有诸子百家的经典,比如震耳发聩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庄子·胠箧》。

  哪个儒学士想要把这些大规模刊印的教材收回焚毁,就得掂量下这上面皇帝陛下的丹青墨宝。

  是夜,朱祁玉收到了来自康国的一封奏疏,王复写的奏疏,送到了京师,而后飞鸽传书送到了朱祁玉的手里。

  朱祁玉敲着奏疏说道:“果然不出王复所料,因为康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巨大压力,帖木儿王国的卜撒因终于扛不住压力,举国南下了。”

  卜撒因之前想要和奥斯曼苏丹法提赫合兵一处,共击康国,但是在经过了一轮外交交锋之后,卜撒因敏锐的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老大和老二干仗,他这个实力最弱的、夹在中间的老三,是最容易灭亡,所以卜撒因果断的选择了南下。

  南边有极其广阔的、丰沃的土地,供给帖木儿王国撒欢,何必跟奥斯曼王国、康国死磕呢?

  相比较如狼似虎的两个国家,南下的那群顺民,似乎更加可口。

  “他们就没有故土难离吗?这说走就走?”兴安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

  大明开海,皇帝陛下抓着刀子在后面赶人,遮奢豪户才不情不愿的缴纳了移民税,去海外扩张,去朘剥外番蛮夷了。

  故土难离,几乎是大明开海上一个无解的难题。

  朱祁玉摇头说道:“相比之下,开拓很是辛苦,远不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