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小剧场演出?_华娱1995:从宰相刘罗锅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也叫好,但质量跟前几年的《点子公司》差远了。

  与此同时,以赵本山、宋丹丹、郭达、蔡明、巩汉林、赵丽蓉为代表的小品演员开始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

  无论是笑点,还是背后想表达的内涵,都比干巴巴的相声要丰富的多。

  理所当然的取代了相声地位,成为春晚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

  这些原因,老孙知道。

  两位老艺术家当然也懂。

  但对于如何破局,一筹莫展。

  江北想了想,突然开口:“两位老先生,我觉得吧,虽然相声现在有些衰落,但还是有广大受众群体的,也许...只是舞台表现形式选错了。”

  “奥?怎么说?”

  两位老先生扭头望向江北。

  江北斟酌一番道:“说起来,我第一次听相声还是小时候参加咱团里的晚会。”

  “记得那时候,两位老爷子三言两语就把所有人逗笑了。”

  “现场观众掌声轰鸣。”

  “但现在,听相声只能通过电视或广播。”

  “总感觉差了点气氛,两位老爷子有没有想过让相声回归小剧场?”

  范振玉,高英陪相视一眼,都表现出吃惊。

  “小江,你认识天津的于宝林先生吗?”

  江北摇摇头。

  “哎,你个想法啊,于宝林先生几年前也提出来过,甚至还直接跟几个茶馆合作,开始小剧场演出。”

  高老师再次叹了口气:“怎么说呢,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不挣钱啊!”

  范老师捧哏:“一天下来块八毛的,入不敷出,根本养不活自己。”

  江北沉默了。

  相声演员也要养家的。

  小剧场演出,需要培养观众。

  没有固定的观众,肯定无法养活自己。

  但话又说回来了,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培养观众?

  再者,观众的胃口都很刁。

  如果没有层出不穷的新段子,根本不可能把观众留下。

  再看如今相声从业者的环境,养活自己都难,哪有时间精力去创新?

  得!

  死循环!

  江北皱眉道:“想养活自己,还是要靠作品。”

  “说句玩笑话,您有天大的能耐,您再是相声泰斗,您就会一段儿半,观众也不爱看。”

  “人啊,都有个腻的时候。”

  “现在不是八十年代。”

  范振玉若有所思。

  高英陪沉默不语。

  江北的观点算是戳到了他们痛处。

  要说相声什么时候最火?

  当然是八十年代。

  那个时候,没啥娱乐方式,就一个,全民听相声,甚至全民说相声。

  相声演员在当时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身份。

  马季、姜昆、杨振华等人带队到全国各地的商演,都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有一位叫石小杰的先生,他是高元均的徒弟。

  光他自己在八九十年代就搞了五百多场笑星商演。

  跟歌星搞演唱会似的,票卖到飞起。

  据说,他是相声行业第一个百万富翁,这可是八九十年代的百万富翁。

  可了不得!

  而相声之所以在八十年代这么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机的普及。

  短小精悍、紧贴时代、针砭时弊的电视相声,通过电视传播到千家万户,直接带动了全国相声热潮。

  包括郭德刚、于谦都是那时候开始学相声的。

  但成也英雄败也英雄。

  现在的电视相声,演的都是个啥啊?

  终归还是作品不行了!

  短小精悍、紧贴时代、针砭时弊的段子越来越少。

  有些人还搞起了“相声的教育意义”?

  你一逗乐的艺术形式,变成说教?

  年轻人愿意听才怪了!

  M.3Qdu。首发最新。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