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0章 只可惜,孤弄不死樊哙啊···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只可惜,孤弄不死樊哙啊···

  对于樊哙如今的遭遇,刘盈的立场,其实非常的复杂。

  原则上来讲,樊哙如今的政治成分,早已因妻子吕媭的缘故,而从汉开国之初的‘丰沛元从功侯’,逐渐转变为了‘吕氏部旧’。

  简单来说:如今的樊哙,与其说是老天子刘邦的人,倒不如说是皇后吕雉的人。

  这样一来,作为皇后吕雉的心尖肉,刘盈对于樊哙这样的‘母族势力’,本该撑开翅膀护着、照看着。

  但在现如今,天子刘邦命不久矣,刘盈很可能在半年多之后,就要继汉天子位的前提下,吕氏外戚,或者说‘母族势力’,对刘盈而言,早就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助力了。

  ——今年春天以前,天子刘邦,究竟为什么非要废黜易立,想要将年纪更小、势力更为薄弱的赵王刘如意立为太子?

  相较于更加年幼,且在朝中毫无根基的刘如意,有母族吕氏外戚为靠背,得朝中百官功侯所共举的刘盈,岂不是更能保证政权的平稳交接?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刘盈‘不肖父’‘不类几’,身为开国之君的刘邦,就要在太子储君这种关乎江山社稷、宗庙传延的事情上乱开国际玩笑?

  事情的真相,显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从积极地方面来看,吕氏外戚的存在,确实能让刘盈手握庞大的政治能量,以保证未来的某一天,天子刘邦宫车晏驾之时,刘盈能平稳接过刘汉王朝的政权。

  再加上‘嫡长’的大义名分,以及朝中功侯元勋、百官公卿,如萧何、张良等人的支持,刘盈即便年幼登基,也能尽量使得‘主少国疑’的情况减轻到相对可以接受的程度。

  但从消极的方面而言,便是成也吕氏,败也吕氏······

  道理很简单:权力这种东西,就好比借出去的钱。

  往外借的时候,自然是好说好商量,甚至可能换来三叩九拜,痛哭流涕的感谢。

  但到了要往回拿的时候,就远没有借出去时那么简单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按照历史的进程,天子刘邦的寿命,会在明年,也就是汉十二年夏四月,于长安长乐宫画上句号。

  彼时,刘盈也必然会在朝臣百官的簇拥下,前往长安城内的太庙祭祖,从而名正言顺的坐上天子之位。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刘盈自然还要派母族外戚,如舅父吕释之,表兄吕禄、吕产、吕台等人戒严长安。

  等政权交接完成,天子刘邦入土为安,紧随其后的,自然就是新君遍封潜邸元从。

  那么,对于如今的刘盈而言,谁才配得上一个‘潜邸元从’的名号?

  或者说,在刘盈交接政权的过程中,谁,或者说哪一方势力,能为刘盈提供最大的帮助,又不需要刘盈有丝毫担心?

  答案,显然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