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高中生的一天_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高中生的一天

  明朝。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数据一阵沉默。

  虽然他对大明的未来无比有信心,可是天幕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大明只怕不可能实现。

  他是从泥腿子一步一步走上来的,非常的知道一个泥腿子想要学习知识的艰难。

  哪怕现在他给秀才免税的特权,只怕很多人还是读不起书。

  他想过改变这一切,只是他不知道如何改变。

  就算向天幕上学习九年义务教育,那也不行,整个大明的财政支撑不起。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结,让人无法解开。

  不过随后他就想透了,既然他自己没办完成,那就让他的子孙一起去完成。

  这样的目标,怎么也比当什么将军,做什么木匠好吧!

  ……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排行榜,陷入了深思。

  从南宋开始,整个北方动乱,中原地区的读书人开始南迁,北方的读书水平也在动乱当中慢慢落后整个南方。

  这也导致朝堂上南方官员比较多,北方读书人不如南方人,北方学子被打压等等一切社会问题。

  特别是他奉天靖难以后,那些文官们并不配合整个国家的运转。

  而他的班底又在燕京,能够用的也都是北方人,这个时候他就生出了迁都的念头。

  朱棣不只是有这个念头,还开始行动了。

  在他看来迁都燕京,不仅能够解决他人才不够用的问题。

  还能解决北方读书人少,质量不行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打断那些士族们相互勾结的问题。

  不过迁都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北方动乱太久,十室九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追得上的。

  上次学天幕一样开办学院是一个好的建议,如果能够实行,慢慢增加学院的学子,那北方的才子迟早会赶上南方的。

  本来他只是自己的判断,现在看到天幕北方的文盲率竟然比南方还低,朱棣就知道,这个办法对了。

  不过看到评论区的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建议国家十二年教育,朱棣知道自己是比不起。

  不过朱棣也想到了一些措施,来控制南北方的平衡,这样也不至于他天天看看南方那些读书人的臭脸。

  等到北方学子们起来了,他们瞧不起自己这个马上皇帝,自己还不想用他们呢!

  哼,反正最终的解释权在自己这样。

  清朝。

  乾隆看着天上的天幕,当他看到黑吉辽的文盲率竟然比那些南方的文盲率还低,他很是高兴,在心里也不断称赞黑吉辽不愧为祖兴之地。

  在他看来,虽然他大清是蛮荒之地崛起,可是也并不比那些汉人差。

  特别是大清在他的治理下,更是蒸蒸日上。

  就算比史书中那些盛世,只怕也不差。

  甚至他感觉,那些所谓盛世不过是夸大其词,哪有自己治理下的国家好。

  而且现在天幕上的数据,就是有力的证据。

  不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