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君出炉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尤其是眼下的局势,恐非嘉王和延安王能够承担的。”

  所谓“国赖长君”,就是说国家要靠成年的,有经验的君主来治理。但严格说起来,嘉王赵谨十八岁,延安郡王赵训十五岁,都不是小孩子了,按古礼,如果作皇帝,赵谨已经到可以亲政的年龄,而赵训也相差不远。国赖长君这一说,有些道理,但恐怕理由不够充分。

  赵桓说出这段话,其用意已经昭然若揭!

  大臣们心里自然明白这一点,徐良立马就道:“回太上皇,嘉王和延安郡王虽然年浅,但大行皇帝只此两位皇弟。”言下之意,别无选择。我就不信你太上皇会亲口说,不如我来复辟。

  果然,赵桓这些大臣顶得不知该如何开口。若是从前,他在朝中还有些追随者,不好说的话可以有人代劳,可现在,除了身旁的沈择以外,根本没人可以替他声。而沈择,又被御史中丞一句话训得有口难言。

  一时间,永华宫里的场景令人唏嘘。里头,皇帝赵谌尸骨未寒,孤儿寡母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外头已经开始就皇位继承问题开始了争执。

  赵桓沉默了,其实按说皇帝去世,他由太上皇再出山复位,也确实是一个选择。但问题是,得有人支持,最少,得有人替你把这话说出来。而他现在的窘境是,连个传声筒都没有,他本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亲口说的。

  场面僵持住了,大臣们虽然跪着,但强硬的立场明显,赵桓虽然坐着,却显然处在劣势。太上皇想起隔壁的儿子,又看看眼前的处境,一时不禁有些灰心,长叹一声,直想说一句由你们去吧,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此事,待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再从长计议吧。”

  他这么说,虽然冠冕,但自古以来这皇位继承问题,从来都不可能到朝廷百官议论的地步。只能是少数重臣和皇室商量。因此赵鼎反对道:“此事如何能放之朝议?”

  太上皇听了这话,有些光火,怒声威胁道:“那依卿之见,你们几个就决定了吧!”

  这句倒着实把大臣们震住了,从徐良赵鼎到参知政事,中丞府尹,枢府长官,统统伏地请罪道:“臣不敢!”

  当夜,几名大臣一直在永华宫守着,太上皇赵桓因为悲伤过度,被送回德寿宫。徐良等商议,照此情形,朝议无法避免,但在京升朝官百十来位,人一多,嘴就杂,而且尽管宰相是政府脑,你也不可能作到一手遮天。

  太上皇的旧臣虽然被清洗,但朝中仍旧不乏主和之人,而偏偏现在女真人又主动地求和,倘若他们认为迎还太上皇复位对议和有利,这怎么整?徐良等人在煎熬着等到了天明,这一夜实在不好过……

  天刚亮,从德寿宫传来话,太上皇诏命,让宰相召集文武百官,到德寿宫议事。

  “怎么办?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