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9章死道友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个例子。”

  老谋子叹口气,倒不是怕挨骂,主要是怕失败,把这条路给绝了。

  他形容自己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从《活着》开始,后边的《有话好好说》、《英雄》、《三枪》,一路被骂过来,早都习惯了。

  老谋子对于《长城》的定义是借全球大片传递中国形象,传递价值观,传递文化信息。

  总结起来:借水行船。

  “没有美国公司,我也拍不了这样的作品。它是一个工业体系上的东西。受众最广泛的,主流院线的,年轻人最喜欢的类型,一直是我们中国电影的短板。”

  他越说越急,“其实这种类型是重工业,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市场固然很好,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像宝莱坞,就是自娱自乐。不能光想自己的观众想看什么,还要想什么样的作品能提升竞争力。”

  “您觉得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全球票房大爆,欧洲三大奖?还是奥斯卡?”

  “当然是市场检验了,它首先是一个市场类型的电影,要让市场检验,这个谁也不能预设。奖项不代表他就能流行,每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基本都是艺术院线长线放映,在市场上根本不靠谱。”

  老谋子很清醒,“在市场上流行了,资本才会在意,才会去投入。好莱坞六大公司才会来找王艺谋、李艺谋,更多地开发中国故事,更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思维。我期待的不是他们的钱,是他们的宣传和发行。”

  一直以来,国内的影视圈的心腹大患,想来想去,只有三个字:好莱坞。

  后世吹韩国电影的人也很多,但是体量太小,就算是放开,韩国影片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好莱坞不一样,体量大,工业程度高,外加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导致不论东西,观众理解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偏差。

  最早的时候,大家想的是抵抗,《泰坦尼克号》等一众大片轰开市场,打的国内影人毫无反抗的余地。由此,便有了《英雄》在内的一众国产大片。

  之后呢,进口片配额放开,国内的影视公司反倒是弹冠相庆,因为他们能出去投资了。

  这实际上就是两种走出去的方式,一种是中国导演为卖点,借助国际资本和发行,让作品走出去。另一种是资本走出国门,去外面买买买,投投投。

  不好说谁高谁低,在后世,这两种路子也没分出个高下。

  发行渠道始终在好莱坞手里握的死死的,作品好也罢,资金多也罢,人家说不带你玩就不带你玩。

  老谋子的思维还是在第一种,用好莱坞的渠道,来宣传我们的思想。

  最大的问题也就在这儿,你剧本都是人家的,宣传发行也是人家的,凭啥人家帮你宣传中国思想。

  所以,最后拯救世界的是杰森伯恩,而不是大甜甜。

  这类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