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三个爹的奋斗_重生之似水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没底的时候,唐成刚都想着真要是遇到难事儿,他就把车卖了变现。

  而齐国君也做好了,拉下老脸去跟弟弟、妹妹那张嘴借钱的打算。

  老哥仨说是背水一战,也不为过。

  不过,好在都过去了,副食厂的精米加工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只等包装厂开工。

  而包装厂的新厂房也在日夜赶工之中,李纲的工程队给唐爸立了军令状。

  用李纲的话说:“别的忙咱也帮不上,但是上冻之前,我保证房子给你盖好,让你的设备进车间!”

  只这一句话,就让三个爹悬着的心落地了一半。

  要知道,入秋之后,副食厂那边已经拿到了粮食经营许可,已经开始满仓收粮了。

  得益于粮库的优先政策,第一批500吨的优质一等稻米已经进了副食厂仓库。

  如果包装厂厂房能在入冬前完成基建,包括供暖和水电进入,那新购进的包装设备元旦之前就能调试运行。可以赶在年前让第一批产品下线,副食厂的大米也能在年前包装销售。

  如果入冬前厂房建不好,那就万事皆休,来年的五一能见到产品已经算是快的了。

  东北的工程是干半年歇半年的,只要天气一冷就没法开工了。

  所以,如果今年不能完工,就要等到来年开春之后。

  药厂那边的进度是最慢的,设备、厂房等等都没着落。

  但是三个爹也不着急,按照唐成刚的大战略,只要副食厂开始盈利,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儿,药厂反而可以慢一点。

  况且,和副食厂、包装厂不同,厂房、设备、包装这些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药厂其实都是小问题。直正的难题,其实是人。

  药厂这门生意,做好是很有前景的,可是也绝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这是个技术活儿,最最值钱的就是人!

  可是,老药厂已经停产十多年了啊!一千多工人和技术骨干下岗了十几年,有的在家待业,如果开工都愿意回来。

  而有的,尤其是那些有真本事的,早就各谋出路了。

  对此,唐成刚也有准备,已经和省内外的几个中医药大学、研究所搭上了线,明年会到各个院校去招聘一批新生力量,来填补药厂人力不足的问题。

  也和省内外的几个研究所,有交流合作的意向。

  唐成刚还是有魄力了,在人才的问题上,他是准备好花大力气的。

  但是,唐爸再怎么想办法,也还是差了点意思。

  因为药厂最核心的几个老技术员,他弄不回来了,那是招多少新人也无法弥补的损失。

  那几个老人儿可以称之为药厂的镇厂之宝,不是远走外地,就是自己开起了中医诊所,想再请回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本来唐成刚和吴连山已经放弃了,请不回来就请不回来吧。

  却没想到,在这件事上,老实胆小的齐国君却是硬气了一回。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