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章 两只狐狸_重生之似水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这是和齐磊呆的时间长了啊,和他一样幼稚了!

  可问题是,幼稚、冲动这都只是齐磊的伪装啊,他表面幼稚,心里可脏着呢!

  这次之所以帮着老董挖坑,是因为在职场,尤其是像大学这种体制内的单位,帮领导背锅其实不是坏事儿。

  给董背锅背锅,别人想背都没那个机会。

  “行!!”对于廖凡义的话,齐磊使劲点着头,“廖老师,你就是太仁义。这回我也不说话,全交给你了!”

  廖凡义:“……”

  总感觉哪不太对,但凡换个人,廖凡义都觉得这是在坑他。

  可是,董北国和齐磊,那肯定不能吧?这两人和他的关系……

  廖凡义认定,是不可能的。

  ……

  这次研讨会命名为《影视文化发展研讨会》。

  之前说了,参会的都是国内影视圈的头面人物。

  比如几位影帝、影后级别的知名演员。

  这个年代,对于这些演员来说,参加上面会议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因为所属单位本来就是各文工团、话剧团和表演院校。

  发个通知,人就到了。

  再比如,一些知名的幕后工作者,导演、编剧都有。

  然后是各娱乐公司,以及私营电影制作机构的老板了。

  这里面最大牌面的当然是华宜那两兄弟。

  最后,是各大电影厂。

  后世年轻人听的熟悉一点的,像是京城电影制片厂、峨眉厂、魔都译制厂、儿童厂等等。

  这些电影厂都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产物,有的甚至解放前就有了,属于体制内单位。

  早年间,承担影视宣传任务,拍的片子也都以正片为主。

  改革开放之后,和老旧国企差不多,基本都玩不转了。

  除了,京城、长春、魔都等少数几个电影厂还能倚靠政府生存外,其它的电影制片厂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就比方说什么广西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潇湘厂等等,完全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只能说还剩一口气。

  但是,你别觉得这些厂牌完全是体制内的产物,没有可取之处。

  喜爱老电影的大概能有一些了解,几乎每家都有一两部值得称道的好片子。

  制作水平,其实都不差。

  问题还是出在身处体制内,天然的对市场经济接受度不高。

  电影、电视在国内,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初,还是政治宣传任务的倾向更多,冷不丁改商业模式,它就不是一套东西,肯定适应不了。

  再加上,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电影行业开始寻求出路,就学错人了。

  当时,绝大多数四代、五代导演更倾向于欧洲学派,也就是文艺电影。

  在九十年代生活过的人都有印象,那时候,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国内的影响力远超奥斯卡。

  国内的导演也都跟魔怔了一样,拍了不少不能上映的艺术片。

  直到2000年,可以这么说,国内可以称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