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困境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卫战的时间,年轻了十岁,精力更充沛,或许经验有所欠缺,但是有皇帝信任,首辅支持,足够弥补这些经验上的缺失。

  虽然云南传来的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朱祁镇来说,云南的消息也没有坏到什么地方去。

  比起京城了这个的问题,云南的问题就小多了。

  只是朱祁镇思来想后,还是决定先处理这云南两将失和之事。

  原因很简单。

  不管是内阁填补人员,赈灾,直隶建省,卢沟河大工,各种营造工程,缓一缓也是没有问题的。

  而关于军情的事情,却是一点也不缓和。

  很可能因为慢了一步,就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优先处理。

  只是朱祁镇正准备召见英国公张辅,却听王振来报,定国公徐显忠求见。

  朱祁镇皱眉说道:“他来做什么?”朱祁镇而今是一脑门子官司,哪里有心思关心定国公有什么事情。

  大明朝廷而今有五大国公世家。

  按照封爵的时间,乃是魏国公,黔国公,成国公,定国公,英国公。

  但是按照权利来划分,却是英国公,成国公,黔国公,定国公,魏国公。

  其实定国公与魏国公两个国公都出于中山王徐达一脉,彼此亲戚关系还很亲密。但是在靖难之战中的表现,让两个国公世家与朝廷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一样。

  担任魏国公的徐辉祖支持建文帝,可以说是建文纯臣。即便是北军进入南京之后,徐辉祖依然力战,直到皇宫陷落。

  太宗皇帝亲自审讯徐辉祖,然而徐辉祖写的供词,是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这是太祖颁布给魏国公丹书铁劵上面的话。

  是一个与太宗皇帝顶到死的人。

  徐辉祖死于永乐五年,有人说是勒令自尽,有人说是以酒色自伐而死。

  但是徐辉祖的儿子,徐钦在继承国公爵位之后,向太宗皇帝请求守墓。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让魏国公世家在永乐年间,倍受打压。

  但是随着时间过去,魏国公一脉的坚持,反而被人敬重。

  而太宗之后仁宗宣宗都缓和了魏国公家族的关系,而魏国公家族而今也处于恢复上升期。

  与魏国公相反的,却是定国公家族。

  定国公家族开创自徐增寿,而徐增寿却是太宗皇帝在南京的总卧底,建文皇帝所有布置,都是徐增寿告诉太宗的。而且多次误导建文帝。

  以至于建文帝怒极,在北军过长江当日,将徐增寿刺死在大殿之上。

  虽然徐增寿的行为,为后世子孙赚了一个世袭枉顾的国公。但是这种二五仔的行为,让大多数人所鄙视。

  建文帝之所以信任徐增寿,不仅仅是因为徐增寿本人,还是看在中山王徐达的面子上。徐增寿的这种作为,将徐达的脸都丢尽了。

  甚至在封定国公的时候,连太宗皇后也就是徐增寿的姐姐,其实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