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老先生在品格上端庄方正,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却也是知道,不是那种一点世俗都不通的人。

  如果薛瑄真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通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六部侍郎。放在现代也最少是部级干部。

  所以,薛瑄这一番言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意为之。

  薛瑄对吴与弼说道:“陛下的用意,你还不清楚吗?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吴与弼一时间有些惭愧。

  朱祁镇的用意,真正的聪明人都看出来了。

  看似一场光明正大的辟雍之会,但是实际上,这辟雍堂之中的言辞交锋,真能改变什么吗?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不可能的。

  吴与弼是明白这一点,他才不冲在最前面,他要看看皇帝的本意到底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改变皇帝的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以柔克刚。

  臣子对付皇帝意志最好的办法,绝对不是与皇帝硬顶。

  只是薛瑄的意思,却是固执的很,他明知道这一次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却依旧准备一头撞上去,言语之间,而今死谏的心思都有了。

  所以与皇帝言语之间,才有这么多不客气。颇有夫子,“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薛瑄说过之后,大袖一甩就大步向辟雍堂而去了。

  吴与弼叹息一声,说道:“薛公之道,吾不如也。”

  陈献章在身侧说道:“夫子,却非如此。薛公是太固执了。弟子也以为,理学太过偏向禅释,不如汉学朴实,在治国之道上,少有建树,否则陛下也不会茫然无所从,才有今日之会,如果薛公有大发明,可以补宋学之失,也就罢了,反而拘泥于理学之道,却是有些过了,尚书之伪,几乎可以断定了。他还是咬着不松口,实在是-------”

  吴与弼说道:“住口,这是你能说的。”

  陈献章只能老老实实闭嘴。

  吴与弼倒不是对陈献章说的有什么意见。吴与弼教授学生,从来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所以口言少,而实事多。而吴与弼的学问虽然继承理学一脉,更多是自己自悟的,所以他并不拘泥于理学。也没有拘束弟子。

  所以吴与弼的弟子们,杰出的几个都自立门户了。

  只是这里是什么地方?

  而今这里人群密密麻麻的,不是隔墙有耳了,而是隔身就有耳了,陈献章多年科举失利,这一次今年终于中了。

  这才有资格跟随吴与弼来这里。

  否则他也只能在国子监外面听了传出来只言片语了。这话传到有心耳朵之中。有陈献章的好果子吃。

  这边吴与弼教训弟子不提。

  薛瑄的举动,也让这一场大会开始之前,就有一丝丝的火药味。

  朱祁镇带着太子,进入国子监之后,并不是直接进入辟雍堂准备开始大会,而是先去祭拜孔子。

  在祭拜孔子的空隙之间,薛瑄吴与弼等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