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节 风起(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不定就会凭借武力开始勒索朝廷了;盘踞广东的尚可喜和移镇福建的耿继茂只有军权,之前曾吞吞吐吐地暗示过他们也想和吴藩一样获得治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但看到朝廷板起了脸孔,马上就又连称他们并无此意。现在朝廷权威下降,谁也不敢担保这两个家伙会不会又生出讨要藩国的心思来。

  对于索尼和苏克萨哈的建议,鳌拜也表示赞同。当务之急就是积聚实力,保证朝廷不自乱阵脚,而节省出来的钱财可以用来稳定三藩;同时也可以为新的南征预作准备。若是江南露出反像,那么满清无论如何都要全力南下,再来一场新的征服战以保证财源。

  “奴才以为,可以向三藩、尤其是吴三桂重申先皇的约定。”鳌拜道。

  清廷必须要进一步安抚三藩,顺治时代鳌拜就力主厚待吴三桂,无论是邓名的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鳌拜始终如一的主张。鳌拜顶住了满洲内部的反对声,说服顺治把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并让顺治赐给吴三桂完整的军权和治权。因为鳌拜断定吴三桂是个小富即安的家伙,这些代价足以让吴三桂心满意足地老死在床上;至于朝廷给吴三桂永镇西南的诺言,解决办法完全可以落在吴应熊身上。先用奢侈的生活和厚待来让平西王世子对朝廷感恩戴德,等到吴三桂死后,吴应熊就是当然的藩国之主,到时候让吴应熊出面请朝廷收回藩国,皇帝顺水推舟地同意了便是了。那时吴三桂的宿将精兵也都死得七七八八了,就算还有人心怀异志,但连藩王都和朝廷一条心,他们还如何能闹得出大风波来?

  在邓名的前世,鳌拜的策略确实相当成功。当康熙鲁莽地决定对即将入土的吴三桂动手,导致吴三桂决意反叛时,吴应熊依旧坚定地站在清廷一边,宁死也不肯背叛康熙出逃;三藩之乱后,朝臣仍认为吴应熊有利用价值,因为吴三桂年事已高,随时可能毙命,到时候吴应熊能够号召吴军放下武器,起到类似孙可望的作用。但康熙不为所动,下令将其处死。直到被拉上刑场的时候,吴应熊仍对朝廷忠心耿耿,并认为自己尽到了忠臣的本分。

  三位辅政大臣达成共识,其他臣子也不会反对这么明智的战略,于是第一次御前会议顺利完成。圣旨发往全国,东南官员免责,三藩受赏――这对不稳的东南也是一种暗暗的威胁,只要三藩依旧忠于朝廷,那如果东南真出了什么变故的话,三藩马上就可以北上平乱。

  给川陕总督李国英的圣旨里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命令,但朝廷暗示他可以主动放弃重庆。如果李总督提出这样的建议不但不会被朝廷视为怯懦,反倒会认为他识大体,懂得轻重缓急。

  对外稳定东南和三藩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