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发展_穿越成皇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服从政府安排的迁居。

  再过几十年想拆迁?到时候就得市政府进行多次听证,涉及环境、交通、教育、民居、商业、市政服务、税收等等,多次向社区民众听取意见,协商更改,讨价还价,繁琐无比。

  当然,现在也有那些顽固不化、油米不进的“钉子户”,直接以妨害公务罪名扔进了监狱。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德国皇帝与磨坊主”的故事。这故事在中文世界流传颇广,演绎出各种版本,比较常见的版本是这么说的:

  十八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有碍观瞻”。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这一故事最早的中文版本,是杨昌济先生写于1914年的日记,后来经引用、传播,越传越广,最后被越来越多的人当成了西方法制史上的一个范例。很多人讲这个故事,是想强调西方社会源远流长的司法独立与产权保护的传统。

  穿越之前雅尼克也以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直到他向皇室总管打听之后才发现“德国皇帝与磨坊主”其实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在德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皇帝因为强拆磨坊而被人告上法庭的事情。

  故事的原型应该是18世纪末出现的一则关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传说:

  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建造了一座无忧宫,但行宫外面有一个风力磨坊,嘎吱嘎吱的风车响声影响了国王的休息,所以腓特烈二世命人将磨坊买下来,却遭到磨坊主拒绝,腓特烈二世便威胁磨坊主:“你知道我能够动用国王的权力征用这座磨坊,一文钱都不用出。”磨坊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