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二章 德苏战争(9)_穿越成皇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业化进程相当不完整,这一点影响了继承沙俄遗产的苏联。尤其是对比法国、德国等先期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来说,苏联在工业能力上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迫切需要发展工业的苏联,恰到好处地赶上了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一时期的美国大量抛售工业产品,只要有足够的东西去换,美国的商人们不会在乎买家是苏联人还是法国人,只想保住自己的资产。苏联给出的对策是用大量的粮食农产品去交换这些西方世界大量抛售的机器,这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作物从哪儿来?号称苏联粮仓的乌克兰是个不错的地方。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多收上来粮食,斯大林命令在乌克兰地区建立了集体化运营方式。要求一个村庄里的居民只留够大家人均的口粮之外的粮食全部上交。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的加大了收上来粮食的数目,但是斯大林仍然感觉不够,于是他决定无条件的再征收一部分人的粮食,并且表示有一部分人吃不太饱也可以,只要是不饿着就好了。

  如此一个血腥的方式,自然也就逼起了一部分贫困民众的反抗,所以当时斯大林又通过以死亡威胁“收购”百姓的粮食,而且有些人因为真的没粮食交不成税,被俄罗斯认定为是“国家叛徒”。

  相传当年因为这个罪名抓了将近8万人,最终有7万人被枪杀。因此也就让乌克兰心中对于俄罗斯出生的斯大林充满了怨恨。

  真正加大仇恨是1932年,当时的乌克兰因为旱灾出现了粮食绝收的现象,所导致了乌克兰的大饥荒。但斯大林觉得大饥荒这件事情绝对是胡编乱造,百姓应该丰收,所以继续加大征收粮食。

  1930年,乌克兰粮食产量2230万吨,上缴中央780万吨。可是1932年实现集体制以后,粮食产量暴跌至1280万吨,而当年上缴粮食770万吨!斯大林亲自过问下,苏共中央以武力强制征收粮食,可还是没有完成任务(不可能完成)。

  这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根据后世解密的苏联官方统计数据认为,饥荒造成的乌克兰人口损失为60万人,而一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与西方研究者则认为这一数字达1500万人,这两种说法均偏向极端,并不十分可信。

  俄罗斯学者孔德拉申(编写的档案文献集《苏维埃农村的灾难:集体化和没收富农(1927-1939年)》)据相关档案资料提出,这次饥荒在苏联总共造成超过700万人的死亡,其中乌克兰地区的死亡人数达300万到350万人。

  乌克兰学者库利奇茨基(著有《农业集体化和乌克兰饥荒档案文献集(1929—1933年)》)的说法与此基本一致,他认为此次饥荒在乌克兰造成的人口损失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