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底隧道(2)_穿越成皇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抵补战俘关押开支,苏联毫不犹豫地决定使用战俘从事强制劳动。

  而到了1945年6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将使用德国劳动力作为战争赔偿的一种方式(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首次提出了利用德国人作为强迫劳动进行赔偿的话题)。对德作战已经结束,战俘人数剧增,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战俘劳动,恢复和重建国民经济,成为战后苏联的重要任务。

  随后苏联国防委员会颁布了“第8921号决议”,开始更大规模地利用战俘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劳动,进而最大限度地抵补关押战俘的开支。

  据资料统计,从1943到1949年这些战俘共创造的总产值达500亿卢布,其中德国战俘创造的产值占到了64%。主要集中在建筑、修路、燃料动力、国防工业、冶金和机器制造、木材采伐和加工等体力消耗大,劳动力严重不足,雇佣工人劳动又需要大量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

  战俘不但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和公路还新建和重建了大量的重工企业,还完成了一些国防工业项目,战后在国防工业中战俘占劳动力总数的%。在斯大林格勒的重建过程中战俘也担任了重要角色。战俘先后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石油供应站、耶尔曼木材加工厂、91号工厂、“红色十月”冶金工厂、“街垒”工厂、红军和斯大林格勒船舶修理厂劳动,参与建设了斯大林格勒水电站,修筑了萨拉托夫—斯大林格勒—阿尔马维尔的公路,并参与开凿了伏尔加河至顿河之间的运河。

  战俘弥补了战后苏联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帮助苏联在短时间内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促进了苏联工业的高速发展。而代价便是一百多万德军战俘再也没能返回故土。

  另一群苏联重点“照顾”的劳动力便是日军。要知道苏联和岛国早已是老冤家,早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苏军死伤16万,被俘了8万的人,可谓是损失惨重,而二战中的诺门罕战役中苏联虽然大败了日军,可也付出了3万多的伤亡。

  二战末期,苏联一口气俘虏了几十万关东军。本来,按照盟国的《波茨坦宣言》相关条款,这些被俘的关东军战俘在战争结束后,除了被控有战争罪行的应当被遣返回岛国。可苏联高层却决定暂时先不释放这些战俘,而是在把他们遣返回国的借口之下,用火车把他们运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参加苏俄的战后重建工作。

  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苏联的远东地区基本上就靠西伯利亚铁路进行运送,当时的日军战俘需要靠徒步完成大量的路程,路上还不能掉队,掉队就会被枪毙。而寒冷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