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巴赫》_跨界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来。

  “厉害!”那位弹琴的哥们冲着白君文竖起大拇指,然后伸出一只手来:“兄弟,交个朋友吧,我叫李伟。”

  教室里的气氛活泼起来,秦明看着白君文的眼神越发欣赏,又略带惋惜,笑道:“同学们,这位是白君文同学,相当不错的音乐才子,你们确实可以好好亲近一下。不过不是现在……现在白君文同学是专程来演奏的,嗯……表演的是他自创的钢琴曲目。”

  “咦?”

  “自创曲目?”

  “有点意思了。”

  教室里响起了很小声的议论声,几个博士生的兴趣完全起来了,尤其是刚刚弹琴的李伟,他虽然对白君文的点评很服气,但是点评归点评,创作归创作,既然这个兄弟要表演自创曲目,那他当然要侧着耳朵仔细听,争取听完之后从他曲子里多找几个问题出来,也算是小小的出一口刚才的气。

  白君文坐到了钢琴前,深呼吸,闭目调节,睁眼,双手搭上了琴键。

  他没有摆上曲谱,因为所有的《巴赫》都在他脑袋里装着。

  《巴赫》第二首,开始!

  一段流畅的旋律从他手底下飞了出来,只是这个开场,就让那位李伟同学蓦然瞪大了眼睛。

  我曹!这还怎么点评?

  这旋律……这旋律……好像有点无敌啊……

  在座的全都是识货的,别看李伟同学自己编曲问题多多,但是说到音乐鉴赏和钢琴演奏,在座所有人都妥妥的登堂入室,到了“音乐家”的境界,毕竟是秦明的亲传弟子,再差还能差到哪儿去?

  然而《巴赫》这四十八首曲目,牛逼的地方就正在于,你越是内行,越是高手,你就越是能体会到它的强悍之处。

  如果换了一个外行听众,或许他会觉得《巴赫》还不如《野蜂飞舞》这种小巧之作,毕竟他们更喜欢看的是炫技,但是对于已经在音乐专业读到博士高度的内行们来说,《巴赫》就真的有点可怕了。

  来,先让我们看看在梦境世界里,音乐家们是如何评价《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吧。

  “十二平均律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无论从音乐还是从技术上来说都很复杂。比如手指对各声部层次对比的控制力,旋律线条走向的把握,乐句起和收的处理,两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除了手指能力之外,演奏者要能清楚地听见自己弹奏的是什么,也就是作品进行中的各个声部在自己手下能否清晰的展示出来。而巴赫的音乐中蕴藏着的那种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难以理解透彻的。“

  “平均律是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巴赫在对创作充满了逻辑和严谨的同时,还注重优美的旋律走向,是永恒的大师之作。”

  “《巴赫十二平均律》(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