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柯蒂斯音乐学院_跨界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君文:“既然叫了我一声老师,那以后走出去也就算是我的弟子了……嗯,你懂的,老头子在圈子里还有几分薄面,所以,真要遇到什么事情,也不用客气,报我的名字吧。”

  这番话让白君文瞬间对老头子的印象大好。

  几天之后,《巴赫》的前面十六支曲子全部录完,秦明用电子邮件把文件发给了远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那位“师兄”。

  “他叫阿尔伯特.凡.施耐德。优雅的德国贵族……唔,很优雅……”秦明说到优雅的时候表情有点奇怪,似乎是想笑,最后又忍住了,继续道:“如果以后你跟他相互交流的话,直接叫他施耐德就可以了。”

  白君文在华夏音乐学院暂时住了下来,等待那位施耐德先生的回应,这是一段十分短暂却又十分宝贵的时光,白君文从秦明这里得到了许多钢琴演奏方面的指导。

  即便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白君文的母校跟华夏音乐学院在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几个月前大学刚刚毕业的白君文放在母校的应届毕业生里其实算是相当出色的优等生,然而若是放在华夏音乐学院里,虽然也还算不错,却就远远不能说拔尖了。

  当初白君文初遇谭晓雅时,已经在莫扎特的指导下有了一些质的飞跃,然而即便如此,他仅靠扎实的基本功和还算不错的技巧其实是不足以真正吸引谭晓雅的。只不过在培训机构那种针对外行的地方,他的确有一点鹤立鸡群的意味,而绝大多数的功劳,其实来自于《巴赫》第一首。

  随后白君文在莫扎特的影响下不断进步,不断修正自身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承认,莫扎特是绝对意义上的天才,他哪怕年纪还小,说不出多少高深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依靠乐感、依靠直觉,依然能够极大的帮助到白君文。

  然而这是不够的,除了直觉、乐感、天赋这些天才们独特的因素之外,白君文更加需要的,其实是严密、完备而高度相当的理论指导。这种指导,他在母校得不到,因为杨秋老师和他其他的导师们本身就没达到这样的高度,而现在的秦明,却是音乐领域里真正的大师,他看待白君文的演奏,并不会去细究那里面的细枝末节,而是从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来看待白君文的总体演奏水平。

  这就像是爬山,白君文和他以前的导师们都没有上过山顶,他们抬头,不知道山有多高,也不知道上山究竟有几条路,于是他们只能沿着脚下的路闷头攀登,全无参考。

  而秦明从山顶往下看,他能清楚的看到白君文正在山腰的哪一段,更知道在白君文前方的风景是怎样的,地形是怎么样的,哪里有弯道,哪里有捷径。他虽然主研乐理而非演奏,但是到了他的境界自然一通百通,信手指点一下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