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血沁古玉_桑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脸严肃地普及古代知识。

  学生刘芸珮一脸花痴状地听着,任由知识飘散于耳后。

  “中国古医书古术书里有很多关于这类玉石的论述。比如说晋代道家大修行者葛洪在《抱朴子》里面就有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百里池放下手中的凉茶,拿起三颗玉石,细细地欣赏着。

  刘芸珮端起手中的凉茶,细细地欣赏着拿着玉石的百里池。

  “孺子不可教也!”百里池对着不求上进的文盲刘芸珮,狠狠的翻了个白眼。

  这两个玉握是两个玉猪的样子,就是死者手中握着的九窍塞,这个玉琀是一个玉蚕的样子,就是死者口里含住的九窍塞。

  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便有解释:“琀,送死口中玉也。”而民间又把玉琀叫做“押舌”,取“押于口中舌上之意”更加的简单易懂。

  百里池仔细打量着这三颗九窍塞上光泽柔美的包浆。

  ‘包浆’是金石学里的行话,实际上就是‘光泽’的意思。大多数的古器物,包括古玉器,古瓷器,古木器,古铜器,古牙雕,古碑拓,和古文玩书画都有包浆。

  那是年代久远的物器,在悠悠岁月中,在经久的摩挲中,在传世的历练里,在时间的打磨下,自然形成的一种光泽,和新物件表面的那种刺目的火气光完全不一样,

  从包浆的成色来看,这三颗九窍塞都是两千年以上的上品先秦古玉,但从雕刻刀工和纹理的技艺手法来看,似乎又是盛唐的风格。

  是否是盛唐的某位王公贵胄,偶得千年古玉,然后精心雕刻了这三个九窍玉塞,以保亡者尸身不腐,灵魂不朽?

  百里池无从得知。

  百里池还发现,这三颗九窍塞里已经养出了深深的血沁。

  何为血沁?就是玉石在尸体里,经过千年,吸附了尸体的血气,玉石里面形成的暗红色的血沁子。

  百里池把玉石放近鼻端闻了一闻,一股浓重的阴土味里夹带着一丝丝的血腥味,这几颗东西应该是才从地里拿出来不久,墓里的那股味道还没有散开。

  百里池从小就被师父练出了草药鼻子,上千种的草药,就算是一把熬久了的药渣滓,百里池也能知道药渣滓里原本有几味药,药是如何炮制的,药的产地为何属。

  “老实交代嘛,哪里弄到的?”

  百里池皱了皱眉,这小子,长进啊,几天不见居然“下土”挖宝贝去了!

  居然敢不叫上她!

  刘芸珮本来的确打算吹吹牛,来一个刘小二爷孤身涉险探古墓的故事,想想百里池的本事,还是乖乖的放弃了,老实交代了前几日,一个叫做蒋老四的赌徒在他们家赌坊输了好些大洋,用这些玉石做了赌资。

  这几个破玉石子能值那么些大洋?刘芸珮哪里肯收,把蒋老四一阵毒打,没钱还敢来她的赌坊,不要命的家伙。

  被打的半残不死的蒋老四赌咒发誓,说这玉石真的是好东西,是自己在大墓里面挖出来的宝贝,少说也有个千八百年了。

  刘芸珮将信将疑,把人和东西都扣了下来。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是真是假,百里池肯定能明白,于是刘芸珮就带着东西来找百里池,要东西是真的,池姐姐一定会喜欢,那就孝敬给池姐姐,当作自己的赔罪礼,谁让自己那天在戏场一不小心,没让白素贞水漫金山寺呢。

  “那他有没有说那大墓在哪?”

  东西是真的,墓多半也假不了。蒋老四得了这些千年古玉,百里池联想到那个中了尸毒的蒋老二,这两件事会不会有联系?百里池来了兴趣。

  机智的刘芸珮早早就让蒋老四画好了大墓的地图,自己又派人去查看了一番。地图标识的附近,果然发现了草棚子和他们刘家的工程兵。

  “墓就在后山。”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