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章 正德四良相,大明之栋梁!(求鲜花,求评价票!)_大明:朕登基以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政殿上。

  内阁首辅刘健举荐了汪鋐之后,回归朝班之中。

  近侍太监高声宣喝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近侍太监的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杨一清走出朝班:“启禀陛下,正德二年正是科举之年,请陛下任命主考官与副考官,进行三年一届的科举取士。”

  杨一清,大明帝国少有的良相,字应宁,号邃庵。

  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官至礼部尚书,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房玄龄媲美。

  在朝堂之上,同刘健、李东阳、谢迁共称四股清流。

  这四个人也是朝中最有权力的官员,以刘瑾为首的八虎被正德皇帝抄家之后,这四个人被称为正德四相。

  正德四良相,大明之栋梁!

  杨一清的家族比另外三人不相上下,杨一清的父亲是化州同知杨景,官居五品。

  即便科举自隋唐便已经流传下来,但是真能能够念出学问,读上朝堂之人,需要十分丰厚的家底,普通贫苦家庭的孩子,根本上不起私塾,买不起书籍,更谈不上一举中第了。

  朱厚照看着礼部尚书杨一清道:“准奏,授命礼部尚书杨一清为正德二年主考官,督查院御史为副考官,为大明选拔人才!”

  督查院御史走出朝班,同杨一清拜道:“遵旨。”

  自隋唐以来,科举便是取才之道,正因为科举是为官之路,所以徇私舞弊之事,屡禁不止。

  朱厚照之所以让督查院的御史做副考官,就是给满朝文武提个醒,不要触皇帝的霉头!

  朝堂之上,朱厚照看着朝班之中的内阁首辅刘健,内阁次辅李东阳,吏部尚书杨延和,兵部尚书谢迁,礼部尚书杨一清等人,脸上终于有了一些喜色。

  经过一年的励精图治,朝堂内外,该杀的宦官杀了,该惩处的贪官,已经惩处了,现在的朝堂之中,尽是忠良。

  朱厚照并不在意杨一清等人有多少家产,有多少亩良田,只要他们能够赋税,只要他们能够替朱厚照治理国家,朱厚照可以容忍他们。

  东厂的曹正淳曾贪墨了三十二万两白银,朱厚照照样原谅了他,毕竟曹正淳的东厂那是皇帝的耳目与爪牙,如果把东厂废掉,那才是自废武功。

  ……

  朱厚照授命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与副考官后,让身边的近侍太监宣喝道:“退朝!”

  文武百官离开了朝堂,三名锦衣卫手持圣旨,走驿站前往了塘沽港。

  塘沽港,汪鋐正在视察塘沽的海防,大明帝国有两处重要的海防,一处塘沽港海防,一处广东海防……

  广东海防曾经是朱元璋的大本营,朱元璋的发家之地。

  而塘沽海防则是朱棣的举兵之地。

  大明有两京,分为南直隶,北直隶,南直隶便是金陵城,而北直隶则是保定府直隶省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