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章 扩大规模的论证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养鸡场往金州那边出货赚的钱并没有在本地销售赚得多,鸡蛋从出场到销售,要经过三道手。

  渠道是梁跃进给联系的他肯定得扒一层,火车站那边也得有一份,最后到副食部门那里还得把人家的利润给核算进去。

  何平心里大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刨除这些利润,那么养鸡场的利润基本在每斤1毛钱左右,跟在本地出货根本没办法相比。

  但是做生意看问题不能看表面,虽然养鸡场拿到的利润低了,但是由于出货量的增加,养鸡场的规模势必要再次扩大,成本必然会创下新低,无形之中利润就相当于增加了。

  这些摊开的成本可能在初期还没有办法弥补这一部分让渡出去的利润,但何平相信任何生意只要规模上去了,盈利都不会困难。

  而且随着改革的进行,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初露矛头了,八九十年代是国内通货膨胀的高峰期,一段时间内甚至影响到了国内的稳定,像鸡蛋这种日常必需品的涨价空间必然要高过其他的品类。

  所以何平完全不担心养鸡场的盈利问题。

  和梁跃进商量好了向金州出货的事情,何平就开始联系郝建军,之前他们没有把鸡蛋销往金州,不是不想,而是没有好的散货渠道。

  这次一听说何平这边搞定了金州那边的渠道,他非常高兴,虽然可能要跟渠道那边分润一部分利润,那也比啥都没有强啊。

  两边都联系好,往金州出货的事情就算是成了一半了。

  何平心想韩兆军提出要采购拖拉机还真是时候,要不然这养鸡场的运力还真不够用了。

  他催促着韩兆军大致算了一下养鸡场和养猪场所需要的运力之后,赶紧上农机公司买拖拉机去。

  没过两天,四辆崭新的拖拉机就停在了养鸡场的大院里。算上现在养鸡场和养猪场各一辆拖拉机,两个场子总共有六辆拖拉机。

  就现阶段来说肯定是用不了的,还是那句话,未雨绸缪。

  而且多余的运力还可以成立个运输队嘛,这周围十里八村的有多少需要运输的东西,足够场子里的这几辆拖拉机消化的了。

  研究完金州那边的出货和拖拉机的事,何平又请来了郭文兴和许海山。

  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他需要征求这两位专家的意见。

  “扩大规模?”许海山有些惊讶,韩屯养鸡场作为单一养鸡场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至少在辽省这一片几乎是没有对手的了,他之前也跟何平说过盲目扩大规模可能会引发的风险,他不明白何平为什么又提起了这件事。

  何平就把金州的事情给说了,许海山听完了何平的陈述沉默了。

  郭文兴问道:“能给我们说说养鸡场现在的情况吗?”

  “我们韩屯养鸡场现在存栏五万六千余只,其中蛋鸡五万两千余只,每天产蛋量在4900斤到5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