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6 倭寇传闻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了。甚至一些胆小之人,开始收拾家中金银细软,准备随时好跑路!

  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就连成国公府这种高门大院,都已经开始流言四起,学童们纷纷讨论起外界的倭寇局势。

  “忆宸你听说没,倭寇袭扰浙东,已经攻破了台州、宁波的千户卫所,正在沿着海岸线北上,准备攻打松江府。”

  赵鸿杰一脸担忧的跟沈忆宸说起目前局势,他们这种武将子弟,哪怕父辈还在京师任职,所获得的信息量也远超常人。

  “不太清楚,但松江府没那么容易攻破,而且就算攻破了,距离应天府也有一段距离。莫非这小小倭寇,还能顺着大江逆流而上,攻破应天府?”

  沈忆宸并不担心,更别论什么恐慌了,现在还是正统朝时期,虽然边防卫所已经开始糜烂,但也还没烂到完全垮掉。不像嘉靖朝时期那样,被几十个倭寇就杀到南京城下,还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这可说不定,五年前倭寇不就连破了台州、桃渚、宁波、大嵩等千户所,还攻陷了昌国卫。当年皇上可是诛杀了失事将官三十六人,还增设了海防倭官,这才过了几年,倭寇又卷土重来了。”

  赵鸿杰所说的是正统四年的倭乱,那一年倭寇带着四十余艘船,从福建沿海北上,一路烧杀劫掠,直到攻破了昌国卫这种军事重地才结束,可谓朝野大惊。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倭乱也从侧面暴露出大明海防的薄弱,整个东南沿海卫所大多糜烂不堪,为日后更为严重的东南倭乱埋下了隐患。

  不过哪怕就是倭乱最严重的明朝后期,也不存在攻陷南京这种大城的可能性,更别说正统年间北方京营卫所还是有很强战斗力的。

  目前这种舆论恐慌,不过后跟后世各种抢盐、抢米的心态差不多,以讹传讹导致越传越夸张。

  沈忆宸满脸不在乎,坐在后排的李达看到赵鸿杰这副怂样,又有些憋不住了。

  “赵鸿杰,你好歹也是京卫赵同知的儿子,有这么怕几个矮子倭寇吗?要是真打过来,大不了投笔从戎,披甲上阵杀敌就是,慌个球?”

  相比较他人的恐慌,李达语气中甚至隐约带着一种兴奋,他早就期望能有机会上战场杀敌,而不是在这家塾中背什么四书五经。

  如若倭寇真的打过来,李达立马就去南京都督府报备,以他爹京师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身份,从军报国肯定毫无问题。

  “李达,你这么想从军吗?”

  沈忆宸回头问了一句。

  “当然,大丈夫当提三尺之剑,而不是这根破笔杆子。”

  李达一边说着,一边厌恶的看着手中毛笔,从这表情跟动作也能看出来,这小子确实很厌学。

  “如若真喜欢从军,就去京师加入京营吧,我修书一封给国公爷为你举荐。”

  “真的吗?”

  听到沈忆宸愿意给国公爷修书举荐自己,李达的两眼可谓放光。

  “当真。”

  “但……国公爷与你……”

  短暂的兴奋过后,李达想到了更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沈忆宸还是个婢生子,他修书有何用?

  说句更难听一点的,国公爷会不会看他的家书都成问题。

  “放心,国公爷一定会看的,不过前提是能说服你爹李佥事。”

  “好,这次我定当不会退让!”

  李达恶狠狠的回了一句,有了国公爷背书,那么这次一定能成功。

  如果说之前收了李达这群人当小弟,只是沈忆宸一时兴起所为。那么现在愿意修书让他去从军,就称得上是一手布局了。

  这次倭乱虽然沈忆宸很清楚没什么威胁,但也算给他提了个醒,未来的正统朝,将会发生堪称剧变的战事,必须要有两手准备了。

  要是真的历史发生改变,到时候自己靠着一根笔杆子,就会如同今日信了流言的平民般,毫无自保反抗能力。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