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6章 采风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竹、黄精、细辛、仙山百合等从山里挖来的名贵药材和植物,简直就是一个植物小百科园。山头白花花的一大片,那是刚开放的槐花,阵阵花香随着一阵阵山风飘来,越过村庄,飞往不远处的海上。

  仙山顶峰近在眼前,缥缈在云雾中。山岭一重重横亘眼前,颜色深浅不一,由近及远一共五层。凝望着那些山岭间自己曾经无数次穿越过的那些山野小径,心中难免生出一丝丝的悲凉。估计有生之年再也不会有那种畅快淋漓的走山经历了。看看眼前跑老跑去活泼可爱的王老师的四岁孙子,不由得想起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的一段话: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再看看自己的半百经历,感觉绝大多数人的成长,止步于少年时代,其后的几十年不过是固化自己的认知、习惯,从而懒惰、复制、敏感、偏执、自卑,从而到了自负又自恋的活着……曾经进入书城想买书,却面对山一样的书立刻走了出来,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由此可见,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知识,再如何努力,也还是“无知”的。

  午餐在当地的一家比较知名的餐厅吃的。我们是有活动经费的。说起成立一个类似于仙山文化研究会的组织,该做些什么,我建议出几本书,把滨海市爱好仙山研究的人聚集一处,把一些精美的游记、考察性、研究性的文章分门别类成册出版,就像如今进了养老院的我的大学恩师孙教授那样,他曾经当做仙山文化研究会的会长,也做了很多工作,《仙山历史文化名人》等书籍一直是我们这方面工作者的必备资料书。王老师诺诺。这些年,我也不遗余力走山,读山,写山,有一百多篇各条路线各个季节的走山经历,也对仙山道教门派、全真道教文化、气功等做些皮毛方面的研究,也有几篇文章发布发表,其中一篇关于仙山名道的发在了头条,几十万展现几万阅读,收入十几元也是最高的,最为奇特地是当年给老道长画肖像的刘老师也留言说,他当年48岁,如今也八十多岁了,还有一个女条友说与老道长合影中那个是他的舅舅,老道长是她的老舅老爷……真是神奇。

  下午我们再次去了山里的一个空心村落。四十九户人家搬到山下三十年了,老房子都坍塌了,却也没有跟风一样卖给城里人养老用。因为村历任当家的都希望有一个财力雄厚的公司来统一开发改造。为此我们也努力介绍过有关客户前来考察,对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都是相当满意,但是鉴于水源保护、景区管理等,一直没有推进。这次听他们主任说有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想投入三亿元,整村改

  请收藏:https://m.biquge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